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5,农场主(8 / 11)

有时候也会削皮切块后加油盐放在锅里大火炒一会,然后加入一点点水焖。一些大排档则更喜欢焗。

削皮切块,加白糖放在高压锅里焗。

陈白羽夏天的时候喜欢用甜薯来煮糖水,冬天的时候则喜欢焖。

不过,农村人吃食简单,追求方便,一般都是洗干净去毛后直接煮,有时候会和红薯或者香芋一起煮。

超级粉。

很有饱腹感。

相对于甜薯,大薯则要大很多。在农场,随便一个大薯就能有好几斤重,甚至十几斤。

陈白羽见过最重的是二十多斤。

沙地种出来的,当初惊动了全村人。

野生的大薯的形状一般是圆柱形。而人工种植的,一般都手掌的形状,表面棕色或者黑色,里面则有紫色或者白色之分。

明明就属于根系,长在地里的。但大薯的藤上也会长有很多小个的薯,小小一个,差不多鸡蛋大小。

是一种很奇怪的植物。

有时候想要吃大薯了,但又还没有到挖大薯的时间,大家就会摘藤上薯仔。虽然大小不同,但味道一样。

不过,陈白羽不是很喜欢大薯。

虽然煮出来的糖水是紫色的,看起来很漂亮,但她就是不喜欢。

阿公想了想,“多种黄姜或者沙姜。甜薯种一些,大薯就不种了。”

因为‘天下大鸡’发展很快,需要的姜也多。

白切鸡需要黄姜末,而沙姜鸡则需要大量的沙姜。

这两种姜都是收购比较多的。

“可以。香蕉田里也可以养鱼或者种香芋。村里这么多鱼塘了,种香芋吧。不过,小五,种出来了,能卖出去吗?”

大叔公有些担心。

为什么农场在村委手中的时候不种?不是因为大家懒,而是因为销售不出去。甜薯大薯卖不出去还能喂猪,但黄姜沙姜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地里了。

黄姜沙姜是调味料,即使家吃也用不了多少。

农场人家一般都是在菜地里种几颗就够自己家吃了。

“种吧。我负责找销路。”在陈白羽看来,销路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

但她现在还不准备修路。

因为她暂时还不确定要怎么修,通往宝阳镇的,通往宝鸡镇的,还有通往广西的,还有通往莲花镇的。

大唐农场虽然地处偏僻,但也可以说是四通八达。

两省三县的交界。

可惜,偏僻了些。

而且,十三座山之间也要修路,以后发展起来了,要不要通车?还是全部靠工人?

陈白羽需要好好的考虑。

“至于那些坡地种什么,阿公比我清楚。”

阿公又瞪了陈白羽一眼,“不清楚,你承包什么?”什么都不懂,就乱承包。

“我想当农场主啊。大唐农场的农场主,听起来多带感?我这么漂亮,也算是娇俏农场主了。”

“哈哈。是。很娇俏。”大叔公大笑起来,“如果不是我的身体不好,我还要帮小五打理果园,看水库呢。”

“大叔公,你现在也可以帮我看水库啊。”

“不了。”大叔公摇摇头,“老了。”

不知不觉,大叔公已经七十多了。

其实,在农场七十真的不老。

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放牛,放鸭呢。

农场的空气好,环境好,长寿的人也多。但陈白羽并不想把这个宣传出去,不希望因此而吸引来更多的人。

上辈子,肇庆有一个地方也被称为长寿之乡,然后很多开发商蜂拥而至,开发了不少的楼旁。

住的人多了,其他一些配套设施也跟着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空气没有以前好了,居住环境也没有想象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