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7,笔友(5 / 11)

她谈谈心,说说大道理,炖炖鸡汤。春玲一直都是淡淡的,面无表情的脸没有任何波澜。

不管班主任说什么,她都点头说好。

同学们的针对和鄙视,她也只是低着头。

有时候,陈白羽挺愧疚的,和一个初中生耍小心机。

哎。

传说中的又立又婊。

精品店开业,陈白羽也给了春玲发了宣传单和优惠券。不过,陈白羽知道春玲不会过来的,一是她们的关系不好,二是春玲家没有钱。

其实,春玲的家庭不能算穷,只是她有一对重男轻女的父母。对儿子豪爽,要什么给什么,但对春玲这个女儿就是极尽可能的抠唆。

如果不是因为学校的伙食费是固定的,她父母可能会为了省钱而逼着她一天吃一顿。

所以,谁说亲生的父母就好?

周末过后,精品店的生意趋于平淡。

开在学校边,主要顾客就是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学生需要上课,是没有多少生意的,只能靠周末。

趁着这个时间,让炳堂叔看店,雁堂婶又跑了一趟广州,找到更多的新款回来。精品,看的就是款式。

这期间,陈白羽收到了小伙伴陈明的信。

陈白羽清明回家的时候让陈明帮忙收集关于大唐农场的故事。大唐农场的由来,从哪里来?怎么来?

在清明听祖宗迁徙故事的时候,陈白羽就想要弄清楚。即使弄不清楚,也应该有一个文字记载。

听说,曾经是有文字记载的。

不过,在动乱的那几年,几步毁得一干二净。

现在也只有一些老人还记得曾经从祖辈哪里听来的故事,然后在清明‘拜山’的时候再说给子孙听。

但现在的小年轻明显的对这些没有兴趣。

对于祖宗的故事,他们更喜欢听明星的八卦。

例如四大天王如何如何了?张学友是不是和罗美薇结婚了?

相对于追寻祖宗的根,他们更喜欢探寻外面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慢慢的大家会忘记自己的祖宗,忘记自己来自哪里?

陈白羽想要趁着这些老人还活着的时候,整理成文字,记录下来。

然后,还有一些老人的故事,特别是那些百岁以上的老人的故事。这些老人经历了太多,见证了太多,最能侧面的说明历史的变迁,大唐农场的变化发展。

现在看信封的厚度,陈明应该已经开始了。

陈白羽把信纸拿出来认真看,然后吐槽一声,陈明以后绝对是理科男。

平铺直叙,没有半点感情。

明明就应该是感人肺腑的故事,到了陈明的笔下就成了某日某人某事。

真是的。

明明就应该催人泪下,但看过陈明的叙述后,陈白羽却有些想要发笑。

陈白羽只能自己整理,根据故事大概的情节,润笔加工,添枝加叶。这些都是属于大唐农场的文化瑰宝,以后是要面对大众的,怎么能没有点文化底蕴来支撑?

百岁老人见证了太多历史时刻,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陈白羽希望这些人能够活得更久,等到她有一天在农场建一个叫‘我和大唐农场’的记忆图书馆。

陈白羽的语文虽然不错,对比同班同学的水平也算是会写作文了,但这些以人物为主的故事有些像传记,她平时很少接触。

上辈子,她喜欢看人物传记,但那时候已经是图文并茂的时代,一本书有一半是照片。

陈白羽带着资料,带着自己加工写下的小故事去找大魔头。

大魔头看过后,撇了陈白羽一眼,“融合了太多你个人的、你以为有的感情。”大魔头一针见血的指出陈白羽存在的缺点。

“你以为这些应该是值得感动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