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历史军事>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第1895章 制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95章 制导(3 / 4)

西,比如说船只、飞机,甚至是火箭弹,理论上绝对可以。您说对吧,将军同志。”

“当然!”杨明志激动的问“多布洛夫同志,如果您有一些机会,您能否研发出可遥控飞行的火箭弹。”

“这……”一瞬间,多布洛夫想到几天前局长对自己说的话。所谓未来,设计局监督枪械生产的人可以是卡拉什尼科夫,而自己,不必在执着于枪械研究。设计局非常需要研发火箭弹的人才,现在的多布洛夫觉得自己的重大机遇就是现在。

“我能!”多布洛夫咬咬牙刚毅的说道。

关于搞无线电遥控,多布洛夫明白它的一套工作原理,剩下的是将其和武器结合,形成一整套武器系统,这是一个艰巨的工作,但成果将是革命性的。

杨明志深深的点点头“未来无线电领域的军事化发展有着巨大前途,多布洛夫同志,也许您能成为苏联这方面,乃至世界方面的先驱者。”

“啊!谢谢您的鼓励。”

“但是,我要说的并不是什么无线电遥控火箭弹,而是有线遥控!”

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的遥控,最终结果就是火箭弹飞行途中因地制宜的拐外,去击中走位最刁钻的德军坦克。

杨明志猛地拍拍手,把大家的视线都吸引到自己这里。

“同志们,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用大威力的火箭弹直接摧毁德军坦克,达成结果只需要一枚鲶鱼就够了,就是实现这一过程比较困难。对此我们必须利用科学技术,现在我想到了一个计划,我也非常确信,以联盟现在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实现它!”

就在这个小餐厅里,杨明志成为第一个提出“有线制导反坦克火箭炮”的人。

那么说,以苏联当前的科技水平真的可以实现它?

当然可以!

杨明志在沼泽地研发成功的“鲶鱼”,为了增加它的精确性,其发射管内做了膛线,弹体的尾翼也做了一点角度,最后的结果就是,火箭弹失去了一点设计速度,却因为飞行时的旋转,整体具备很大的稳定性,因为弹体本体就形成拖着白烟的旋转陀螺了。

但现阶段的反坦克导弹,可不能要求它在发射时就开始旋转。

固然旋转式有线制导反坦克导弹它更容易抛出金属导线,但要控制较高速度旋转的弹体的飞行方向,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它虽然可以解决,1942年的苏联肯定是缺乏解决该问题的技术。

所以该用怎样的办法呢?在那个位面,战后不久苏联面对法国人搞出的反坦克导弹,马上研制出自己的。

毕竟某种意义上,那时候的反坦克导弹就是一个可以控制尾翼方向舵的特殊火箭弹罢了。

无论是控制方向舵还是矢量喷口,都是为了使弹体获得一个不同于中轴线的力量,实现弹体偏转。它实际是非常简单的技术,简单到可以快速实现。

弹体旋转有利于抛线,并不意味着不旋转就不能抛线了。金属导线实际只需要一根特殊铜丝就够了,铜丝缠绕在尾翼后端的弹体上。

铜丝非常的细,两千米铜丝缠绕在弹体上,实际也是薄薄的一层。金属色可以用胶粘接,而弹体起飞时的拉力,能轻易的将铜丝拉出。

现在的苏联喜欢用无烟火药赋予火箭炮动力,其燃烧的温度超过一千度。作为导线的通丝,其熔点比热焰温度高一点。即便如此,用通丝做控制导线也是合格的。

毕竟弹体在快速飞行,盘绕的铜丝不停被扯下来,一个位置的铜丝最多瞬间和热焰接触,就被抛在后面,根本就没有时间完成熔化。

借助这根铜丝,射手调整方向舵,继而完成最基本的四个方向的运动调整。甚至对那个手柄进行一番改造,从而达到一个手柄控制全部方向舵的程度。

杨明志的这一番解释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他的话绝非天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