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5200小说>都市言情>系统你能正经点吗> 第一卷 第七十五章:依旧是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第七十五章:依旧是水(1 / 3)

为什么要“借”?

因为孑然一身,一无所有。

光这个“借”字便足够让人难受了。

《消愁》是一首适合北漂这样在异乡独自拼搏的人的歌,而《借》写的是“赤贫”,是写给那些在地狱挣扎过的人的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消愁》比《借》的传播热度高一些的原因,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走到过山穷水尽的地步。

仔细体味之后,我认为毛不易不仅描述了人生的“穷”,并且赋予了这种“穷”宿命的味道,有种不配拥有“所以”穷“的感觉。想必毛不易心中多少是有一些自卑的人。

第一段主歌讲述的是“将离”,“坎坷路的一双人影”将要分离,心中是有预感的。

当意识到无法避免注定要失去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事物之时,这一句“茫茫人间刺骨凉”几乎是让人头皮发麻。

想起去年冬天去呼市想要挽回一段感情,失败而归,于清晨回到北京,北京雾霾笼罩,北京站站前广场人山人海,一眼望去没有一张温情的面孔,真是“刺骨凉”。

接下来的“古老河水九曲回肠”和“往日旋律”,无非是将要失去之际的追思。故事有很多,但都有句点。

紧接着

“被这风吹散的人说他爱得不深,被这雨淋湿的人说他不会冷,无边夜色到底还要蒙住多少人,它写进眼里,他不敢承认“

描绘出一场极为卑微的拥有。

这其实是感情里你我都会有的样子,种种原因分开之后,告诉旁人也告诉自己,”只是因为爱得不深“,所有”不会冷“,不愿意承认,有些东西可能真的是自己没有资格拥有。

(二)

第二部分主歌讲述的是”失去“的情景。

“借一抹临别黄昏悠悠斜阳”、“借一句刻骨铭心来日方长“,从此以后漫漫余生只能天各一方。

最后一段副歌,总有“那风吹不散的认真“、“大雨也不能抹去的泪痕”,这恐怕是更加令人心酸的“穷”。倘若一个人只剩下“认真”和“泪痕”,很难说这个人到底是的确拥有一些什么还是一贫如洗。

紧接着的最后一段,才是真正的“借”。

”太阳在某个清晨升起“、”一道彩虹两个人“,这就是毛不易想要借的”一方乐土“、”平凡一生“。所希冀的东西如此平凡,不过是太阳升起、彩虹两人,对于“他”来说却需要“借”。这样的穷苦和绝望,很难想象是怎么样的身处绝境众叛亲离沉积下来的。

这就是对这首歌粗浅的(也许过度的)解读。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这首歌的感受也肯定不尽相同。赵英俊在节目中说的“要有借有还”我倒是不能苟同,因为“并这样的人生大穷苦。

(三)

有一句话说毛不易的创作中,除了深刻浓重的“孤独”,还有一个“穷”。

这个“穷”,不是单纯的“没钱”,而是“什么都没有”、无依无靠孤苦一人的“穷”。这是更加深化,更加全面的“孤独”。

这种“穷”,在《消愁》里像氤氲酒气,不知不觉使人上头;而到了这首《借》,就变成了尖锐冷冽的枯枝,生生地扎在人身上,可以说是切肤之痛了。

就音乐本身来说,这首歌的曲是远优于《消愁》的,明显复杂了很多,在音乐性上有更加丰富的结构,腔调也更成熟更有格调,具体都说了。

词的话,认为比《消愁》更加有档次。

因为一听民谣,最怕的就是“灵魂无处安放”这样的词句以各种形式出现,简直就是一盆狗血淋上来。《借》的意象,总是让我想起黑白的地下文艺电影画面,西北都市的夜晚,一种萧索的苍凉感。未借到”,且“无物可还”,这样的人生大穷苦。

因为一听民谣,最怕的就是“灵魂无处安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